您的位置:知识库 » 互联网

数码设备发展的核心:分离

作者: 魏武挥  发布时间: 2010-10-18 12:08  阅读: 502 次  推荐: 0   原文链接   [收藏]  

  数码设备的普及是非常惊人的,价格因素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摩尔定律的扩展性描述,数码设备的价格每年都在以50%折价的速度往下走,反过来,它的性能也在以50%提升的速度往上进步。但价格不会是全部的原因,如果一样东西没用,即便免费,也是没什么人要的。

  以电脑为例,即使我们把1946年的ENIAC看成是第一台电脑(事实上其实不是,只是很多教科书怎么写来着),距今也有64年历史了。但电脑作为一种个人使用物(PC)只有29年的历史。在81年IBM搞出PC之前,电脑只是用于大型机构的演算要求,而81年之后,PC飞快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以81年为结点,前30年和后30年,发展的速度不是一个量级的。

  推动电脑产业的快速前行,说到底是需求。如果人们没有那么庞大的需求,商业组织很少有兴趣去搞这种事。这里的关键性问题是,为什么前三十年的电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后三十年却可以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早期的电脑,软硬件是合一的。每台电脑都只能完成一件事。ENIAC其实是一台用来算积分的电脑设备,除了算积分,其它的事,它基本上就是个白痴。但IBM做了一件可以说是奠定个人电脑大发展的事:软硬件分离。

  今天的电脑,每个人买来的时候都差不多,但随着用户各自的软件选装,三天后,每个人手里的电脑都不尽相同了:有的专门用来编程,有的专门用来打游戏,有的专门用来搞字处理。软硬件的分离,使得电脑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分离,是数码设备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一台DVD播放器,是内容和介质的分离。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个只有10部电影可以看的设备,且无法再置换其中的影片,这种设备又有何意义?不过,分离这两个字,也是有层次的。相对于PC而言,DVD播放器分离得还不够,因为它只能播放影片,而不能用来打游戏。相对来说,功能显得更单一些。

  从DVD播放器和电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码设备大致有两个分离的步骤。其一为内容和介质的分离,其二为应用和介质的分离。每一次分离,都会造成该种数码设备的跃升式的普及。

  DVD播放器、MP3播放器、CD播放器、电视机之类的数码设备大普及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把内容从介质中剥离了出去。一方面,用户可以使用这种功能上单一的数码设备来获取不同的内容以完成部分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一方面,商家也可以从内容供应上获取更多的利益——大家彼此都很开心,于是,这类本质上我称为“播放器”的数码设备迅速进入个人使用层面。这里面,同样包括电子阅读器这种专门用来“播放”书的东西。

  但相对来说,这种播放器的演化路径并不完整,从功能上而言,它太单一。于是它只能面临两种结局:其一成为一种低价品,最终卖白菜价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我会认为电子阅读器会成为一种低端设备);其二被替代,有更高级的设备将它送入数字博物馆。

  到目前为止,最彻底的分离是应用从介质中分离出去——电脑即是一例。还有个例子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只是这两年兴起的,但它的兴起速度,远远超过了手机的兴起速度。智能手机首先能完成一个单一的但大多数人都需要的功能:远距离通话。但人们可以装载各种应用,使得每一部智能手机在不同的人手上,玩出截然不同的花样来。

  从人类目前所平常使用的数码设备来看,还有很多分离没有开始。比如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这些设备严格意义上还谈不上数码设备,它们的功能也相当单一。有理由相信,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向数码化靠拢,最终成为各种能完成不同应用的数码设备,而到那个时候,家电这两个字,就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随着apple tv、google tv、samsung tv的推进,电视机会成为最早摆脱“家电”二字的设备,而成为一种可运行不同应用完成个性化需求的数码设备。

  但分离是有前提的,应用从介质中分离出去,意味着介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五花八门的应用必须在底层遵循这种标准。而这种标准,我们称之为:操作系统。

  下篇:操作系统的争斗

0
0

互联网热门文章

    互联网最新文章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