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识库 » 互联网

项有建的Google系列文章

作者: 项有建  来源: 《卓望》2月号  发布时间: 2010-02-27 20:54  阅读: 1672 次  推荐: 0   [收藏]  

 

  百战百胜,是在竞争之中的一种神境,可胜者在敌,不可胜在已,能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然而在实际之中,要做到不可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弱者,只有在能够回避决战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毛主席所提出的游击战战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就是对“不可胜”最好的注释。

  但是在实际的商战之中,决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失败也就随之降临。

  技不如人:Google在中国的百度之战

  就在Google一路顺风,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在中国的搜索市场,却让Google半筹不展。

  百度,是一家比Google更为年轻的搜索引擎企业,从总体来说,百度搜索在模式上,可以说是Google在中国的一个克隆产品,但是在细节上,百度比Google显得更加懂得中文。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与西方的拼音文字存在着本质区别的文字体系,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个让只会说英文的美国人伤透脑筋的地方,中国的汉字,在用法上是字词连写,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进行区分,全凭人的理解来对它进行判断。

  而人工智能,是电脑的弱项之一,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现在,电脑所具有的智商,甚至连小狗都不如。

  关键词搜索技术的核心,是以用户所输入的词,与从己有的网页上所存在的词进行比较,然后将两者相符合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它们的先后顺序,将结果显示在搜索引擎之上。要使得这一技术能够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能够正确地解释用户所输入的关键词为何物,另一个是要能够正确地理解网页上的词的正确组合。

  这两点,成为中文搜索技术的一道坎,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叫做机器的中文分词技术,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范筹。

  中文分词技术,总体来说,是一种并不成熟的技术,那怕是到现在为止,仍然只能到到97%左右的准确率,虽然这个水平并不能够让中文分词技术在更大的领域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已经是可以基本上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就当时而言,在百度和Google两个搜索引擎同时搜索“和服”一词,对中文分词技术熟练掌握的百度,返回的结果是与服装“和服”的网页,而Google返回的,却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如“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句子,被Google理解成为了服装’和服’并返回给用户,这样一来,用户对搜索引擎的选择,就不说而知了。

  技术的劣势,使得Google在比它更懂中文的百度面前一败涂地。

  虽然Google在这方面加以追赶,并且成效显著,以笔者测试的结果来看,现在已经可以反过来说,Google比百度更懂得中文,可惜的是,时机已经错过,百度凭着当年所获得的市场优势,牢牢地控制住了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在高占有率的重锤之下,重新取得中文分词技术微弱优势的Google,已经无法扭转败局。

  仰攻微软:浏览器的无耐

  在浏览器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微软的传统势力范围,用微软的后花园来形容浏览器领域,并不过份。说实在的,微软自己也把浏览器领域当成了它的后花园,即不容别人染指,也不相信有人有能力染指。

  微软这样想、这样做,当然有它一定的道理。在浏览器领域之中,实际上最为通用的,是微软浏览器的私有标准,而不是国际的公有标准。而微软的浏览器由于采用的是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进行捆绑销售的战略,它的市场占有率常年都在70%以上,由于一个是私有标准在起作用,另一个是市场占有率在起作用,因此,在浏览器领域,微软的霸主之位是稳如泰山。

  Google为了取代微软正浏览器的地位,推出了开放源代码的浏览器,试图通过开源所造成的差异化,向微软的IE浏览器发起冲击。

  在此之前,浏览器的开源原代码,都只是理论级的,并不能直接拿过来就用,如Mozilla的浏览器开源原代码。而Google浏览器内核的开源原代码却是商用级的,这意味着在浏览器的内核上的投入意义变小,制作出一款浏览器的成本急剧下降,甚至于个人都有可能在Google浏览器开源原代码的基础上改造出一款新的浏览器出来。像这种高品质的开放源代码带来的将是浏览器由内核技术的竞争演变成为浏览器在模式上进行竞争,谁的设计更体贴用户,谁将能得到更多的市场。

  开源,意味着对Google来说,谁的浏览器占有率更高并不重要,当然喽,微软除外,重要的是在浏览器这个重要的领域里打败微软,光我Google一个人的力量不足,那好,大家都一起来,一块上吧。

  用我的Google浏览器开源原代码稍加修改,你就会有一个属于你的浏览器,你还在等什么?有钱都不想赚吗?

  你赚钱,我Google绝对没意见,因为我Google从来就不缺钱,只是老瞧着微软不顺眼而已。

  微软这位IT之王不倒,作为二哥的Google是无论如何不能当上老大的。

  微软,无疑是挡在Google称王之路的一块绊脚石,微软凭借IE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在IE浏览器缺省设置中为用户访问谷歌搜索引擎增添难度,控制用户的体验能力。而法庭作出有利于微软的裁决也会使这家视窗操作系统制造商在浏览器功能方面采取更为咄咄逼人的举措。微软推出的IE8隐私功能更可能危及谷歌的广告模式。

  Google的优势在于对网络的应用方面,比微软看得更清楚,更理解网络的力量,可以联合无数的乌合之众作为友军。

  Google的口号是:“任何你能做的,我都会做得更好,而且是免费的。”该公司的这一做法让它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国微软产生很大压力。

  Google试图通过浏览器开源原代码,来引发一次浏览器的革命,乱世出英雄,作为弱都的Google决定先把水搞混了再说。

  Google拥有自己单独的浏览器,无疑有助于公司在收集数据和用户行为时摆脱微软的制约。

  Google作为长尾理论最成功的应用者,可以说,是通过对长尾理论的出色运用,以是AdSense方式成就了Google。

  而Google这位长尾大师对长尾理论的理解果然是不同凡响,它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好的案例,原来长尾理论不光是可以用来赚钱的,还可以用来打击对手的,真是让人大开了眼界――Google浏览器商用级的开源浏览器代码,将会制造出无数品牌的浏览器,从而制造出一个浏览器长尾的局面,让微软四处楚歌。并且制造出这些N多的微软的IE浏览器之敌,居然不用花费Google的一分钱,这是Google浏览器战略的可怕之处。

  面对着Google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忍无可忍的微软决心实施战略反击。

  微软是看准了Google收入单一的致命弱点,并围绕其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微软所把持的浏览器,对Google发起了猛攻,目的就是要打断Google AdSense这个广告生态链,采用的是斧底抽薪之计,要断Google的粮道。

  微软发布功能完备的升级版IE8 Beta 2,这次所发布的IE8 Beta2增加了诸多涉及易用性、安全性、兼容性和管理性的新功能。

  2007年10月,微软的IE占全球浏览器市场的73%,微软加紧推出IE8的原因是用在IE上的先发优势,最大限度地将Google的幽灵挡在门外。IE8的很多特性都在巧妙地帮助用户绕开谷歌提供的服务:比如下拉浏览器右上角的搜索框即可出现包括雅虎、eBay和MySpace、Facebook、Digg和维基百科在内的20多个全球热门网站供用户选择,这样用户就不必烦劳Google的帮助了。

  实际上微软的观点是,搜索引擎用不用我微软的无所谓,反正微软的搜索引擎成不了气候,至少是现在如此。

  只要大家都不用Google来搜索就行了,再比如,隐私模式的浏览环境将规避一切搜索查询、Cookies和网页的存储,这就可能使谷歌的核心商业模式—根据用户搜索关键词和结果投放的针对性广告受到严重的干扰。

  此外,当用户的鼠标停在某一页面的一个地名时,他将可能会打开默认设置为Live Maps地图,而不是广受好评的Google Maps。

  微软在IE8上的精心功夫有望成为它扼制Google的一门利器—-它甚至可以利用浏览器的优势加强在线办公软件产品,这些都出自于微软对Google “围追堵截”的战略思维。这一招的确是即阴险又有效。

  微软这次要动摇的是Google整个商业模式的根本,Google对长尾理论的成功运用,是因为Google通过抢占到了搜索引擎这个网络主要交汇处的制高点,使得Google触角在网络上几乎是无所不在。至此,长尾理论开始发生作用,Google对所谓长尾市场的成功,是以其遍布世界的强有力的触角为前提的,Google这些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的触角使Google像一个超级强大的吸尘器,没有这吸尘器,Google对长尾理论的应用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从表面上看,是AdSense方式成就了Google,使Google从而实现营利。事实上,AdSense方式由来已久,从第一代搜索引擎时代就开始流行“通过点击广告”进行付费的广告方式,只是形式极为松散,各自为战。现在Google的AdSense方式,从形式上说,是把以前的各广告主的零散行为进行了集中批发,Google扮演的是批发商的角色,从本质上说,AdSense方式在Google取得成功,并非是AdSense方式的先进性,而是得益于Google本身的声望、无所不在的触角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举个例子,比尔·盖茨他老兄从微软退休后来到北京开一间凉茶店,他同样也能赚得糊里糊涂,这并不能说明凉茶行业是什么新兴产业,只是比尔·盖茨效应在起作用而已;但就其本质来说,AdSense方式只不过是Google建立了搜索引擎霸业之后所分得的红利。

  微软推出了浏览器IE8,其隐私保护功能“InPrivate”是一个战略重点,是直指Google咽喉的一把利剑,Google的整个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广告和数据基础上的。而且正在更多地涉足显示广告领域以促进整体增长(Google 花了31亿美元购买了DoubleClick,明显是要在显示广告领域进行强有力竞争),数据对于显示广告领域的竞争是具有根本影响的,而这些数据是通过第三方广告跟踪获得的。

  IE8隐私保护功能的推出,令媒体发布商、市场营销人和行业鼓吹者们产生了焦虑。他们担心这一浏览器将重创他们分发广告、跟踪数据乃至从价值200多亿美元的互联网广告行业中掘金的能力。

  对此,但是微软IE总经理Dean Hachamovitch 建议大家保持平静,他解释说:“我们的重点不是阻止内容或者广告。重点是让用户控制所分享的内容。”

  尽管已经做出解释,这一阻止功能还是使广告主大为惊慌。InPrivate会向用户汇报那些跟踪和搜集浏览历史的站点。

  事实上,当用户选择 “InPrivate”状态后,如果它侦测到有第三方“看到”用户超过十次,它将自动阻止第三方内容。

  就是说,如果第三方向用户在“InPrivate” 状态下访问过的十个站点投放了广告,那么浏览器将阻止第三方在第十一个站点上跟踪代码和其它相关内容。

  从结果来看,Google浏览器对微软IE的冲击作用并不明显,Google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仅有可怜的1~2个百分点。而微软IE8对Google的反击,即给Google的广告平台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并且埋下了随时加大阻断广告系统对第三方进行侦测的力度,在极端的情况下,还可以具有实施完全阻断的能力,因此,在浏览器大战之中,Google的败像不言而喻。

  漫不经心:输入法的困惑

  2005年,一位本科刚毕业的年青人马占凯,满怀着理想,拿着自己的发明――利用搜索引擎来改善输入法的词库,找到了百度,希望通过百度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满腔热情的希望,换回来的只是收到百度的一封例行回复,无任何进一步商谈或合作意向。

  无耐的小伙子在不得已之下,将目光换向了搜狐,其结果就是搜狗输入法的问世。

  搜狗输入法一经问世,立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以搜索引擎的副产品、通过搜索网页的结果对各个词组的词频进行排序后,采用这一排序结果作为输入法词库的词频,然后将具有相同编码(重码)的词组,本着高频词组优先出现的原则,按词频顺序优先显示出来。

  而这个具有词频的词库,就是这种新式输入法的核心。

  为了与搜狗输入法竞争,而目的只是为了挽回搜索引擎技术不落后于人的面子,漫不经心的Google居然仅仅找了两三个软件工程师来全盘负责Google输入法,在无人关心的情况之下,居然闹出了负责Google输入法的工程师,直接抄用搜狗输入法词库的笑话来。

  实际上,只要Google对输入法给予更多的重视,使用Google搜索引擎的副产品――通过搜索网页的结果对各个词组的词频进行排序后,采用这一排序结果作为输入法词库的词频,这样所得出来的词库,无论是词组结构更者是词库配置上,都将会更胜搜狗的词库一筹,因此在搜索领域和词组处理能力上,搜狐是不能够与Google所相提并论的。

  常胜将军常见,不败将军难寻,但像Google输入法这种大摆乌龙的事件的发生,则实在是不应该。

0
0

互联网热门文章

    互联网最新文章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