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给《程序员》把脉——你不是主编
事先声明,本文纯属打水仗,盖因最近比较忙,博客数量人气骤降,遂寻晦气包子一骂,聊赚回帖耳。
我觉得你一开始的基调就错了——谁告诉你《程序员》是做给程序员看的杂志?你包子自诩“不按常理出牌”,难道别人就非得按常理出牌了?
我在2005年底离开的CSDN,那个时候的《程序员》已经开始转型,转型的首要目标就是——虽然杂志名字叫《程序员》,但不能只给程序员看,而且要更少地顾及程序员的感受。
顾及谁呢?高管。随便你去哪个公司会议室看看,都会放一个报刊架,上面总会放一些杂志充样,这些杂志不是封面上有该公司老总的照片,就是里面有老总的大作。《程序员》是要在这个架子上站住脚的。为什么这么定位呢?能挣钱,能活。
所以说,你包子自称“玩过”杂志,“从手绘美工到编辑排版”如何如何。但是,你没有“经营”过杂志。
话说回来,有没有给程序员做的杂志呢?曾经有,也是《程序员》原班团队打造的。一本叫做《CSDN开发高手》,另一本叫《MSDN开发精选》。你没有提到这两本杂志,说明你对《程序员》这本杂志以及他的团队并不了解。《CSDN开发高手》做到了贴近社区,文章均属原创且并不直接抄录网络作品,任何开发人员都有机会在杂志上展露自己,而且也绝对找得到自己所需的——但又比网络文章详细准确的技术内容。《MSDN开发精选》则做到了“专业”,专门针对微软技术相关的开发人员,其中1/3内容来自MSDN Magazine杂志,经专业(由微软授权)的团队翻译;另外2/3内容则由真正的微软技术专家原创(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的。
这两本杂志哪去了呢?死掉了。某不才,经历过两本杂志的停刊。为什么?市场。说白了,不挣钱。
这方面再扯就远了,我自己都不懂的。回过头说《程序员》的转型。距离那个决策的出现应该是整整4年时间了。我看到的是一次成功的决策,以及落实这个决策的行动力——《程序员》真的不是给程序员看的。
另外,《程序员》的另一个原则就是“推人”,杂志借名人提高知名度,人借杂志成名。为什么引入翻译文章?那是为了让国外大牛的名字得以出现在杂志上。甭说《程序员》“崇洋媚外”,先反思一下你自己,不弄几个老外唬你,你服么?再说图片,软文+大幅写真+手写体签名,多体面?如果你是老总,或者是CxO,你不想在上面露一脸?就算你现在不想,等将来人家都露过了,你都没上过《程序员》出门怎么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从这个角度上看,《程序员》做成了一种“多赢”局面,牺牲小部分程序员的感受(都不能说是利益),换来的是杂志社、厂商、高管的皆大欢喜。
所以说,《程序员》根本不是给你程序员看的。看也可以,别指望学技术什么的,权当娱乐杂志即可。——人家这才叫“不按常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