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日记: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去好公司!
日记原文
1994年10月17日:去微软面试
去微软面试之前,我就读了很多有关微软面试的文章。大家都说微软的员工是用面试来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的,因为微软的面试是出了名的整人。今天我也感受了被人整的经历。
昨晚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等我到了机场再租车到酒店住下来,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今天早晨8点不到,我就早早地来到微软,找到了微软人事部的25号楼,然后我就独自一人开始在微软的内部游荡,“熟悉”这里的环境了。微软总部是开放式的,整个公司由25幢大楼组成,环境实在是太美了,就像公园一样,到处是整齐的花卉和草坪。这里的人把公司叫campus,楼与楼之间距离很远,campus内用小巴士摆渡。不来这里真的不知道美国大公司是什么样的,和我在洛杉矶见到的公司以及我自己的公司相比,那些就真的不能叫公司了。我突然有一种感慨,做员工的真的不应该在小公司里工作,那样实在是见识太小了。
8点半我准时来到了人事部,招聘助理给了我一份我的时间安排。面试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每一个小时一个人,一共八个人。看到这份时间安排,我真的有点不明白了,我是来面试软件工程师的,在我那里我是一个人面试了就当场决定的,而这里要经过八个人的面试。感觉和我听到的有点像了——因为面试别人可以减压,所以微软尽量让更多的人来面试。
第一个好像有点经理的样子,一开始就给我讲了这个部门需做的工作——Windows NT的研发。他讲了Windows NT的未来之路,描绘的前景很光明。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我很机灵地问了他加盟微软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如何从德国来美国留学,如何找到这家公司的辉煌经历。我也讲述我怎么从中国去日本留学,然后又怎样来到美国继续我的学业。他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的苛刻,反而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是在聊天、在回顾过去的经历。
第二个人是个做技术的,他问了我的背景之后似乎感觉比较满意,特别是我的国际背景。因为他也去过日本两次,而且还能讲几句日语,也讲得不错,“你的日语的语感还是很好的”。我不忘记夸他几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后来他就让我用C写段对mouse的控制程序,把左右键对调一下。“是用Windows的API写还是……”因为这个区别很大,我想问清楚后再写。“那就用Windows API写吧。”明显感觉出来他对我开始宽松了,因为用底层函数写的话很复杂也很难。我很快地写出了这个小的程序。我的C答案似乎还比较让他满意,然后就和我探讨如果用底层函数写的话应该是怎样的。
第三个人还是个技术工程师,一上来就拿了一段程序给我看,让我挑出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个程序写的非常正规,而且肯定是个有经验的人写的,非常好。”我简单看了程序以后,感觉这是他写的程序,因为人都是喜欢听别人夸奖的,“但是这个程序有memory泄漏的问题,需要加memory释放,这样这个程序就很完美了。”我没有太多的思索,因为像微软的工程师不可能拿一段有低级错误的程序让我来看的。没想到我的这几句话把他征服了,他以为遇到了一位程序高手。剩下的时间都是他和我讲他负责写Windows的哪部分程序,我感觉他是一个很能干的程序员。
剩下的面试过程中还是有人问我编程的问题,还有人考我智力题,五花八门。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是:美国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这下我傻了,这个怎么可能知道!我想了想,美国有人口2.5亿,汽车的拥有率为30%,美国有7500万辆车,每个星期加一次油,每个加油站平均每5分钟一辆车,一天为250辆,可以服务7倍1750辆车,一共4万个加油站。
这个回答对吗?谁也不知道。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考察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需要你给出问题的答案,再说了谁也不知道一个标准的答案,本来就是要你算一个大概,这个大概的数字差不了多少。
总体上,我感觉自己面试的结果还不错。就这样我一轮一轮地被煎烤着,感觉这也是在考我的体力。
晚上见到最后一位面试官David McBride,190cm以上的瘦高个子,看上去是个经理什么的。他先讲述他是怎么进入微软,如何热爱微软等等。我说:“我也是向往微软才来的。”我都没敢说要放弃我自己的公司……
其实和他的面试更多是聆听,像个小学生似的。
“前面几位面试的感觉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你的背景和技术,”David说,“微软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也需要最好的员工,你就是我们希望找到的……”
离开David的办公室去人事部的路上,我知道,这里将是我未来工作的地方了……
微软的代表就是盖茨。我想既然到了微软就应该见见盖茨。我向人事助理说了我想见见盖茨的想法。她笑着说:“你很可爱,但是不现实,我来微软快两年了,只见过盖茨一次,看到的还是背影。”我听后突然觉得盖茨很神秘,在公司里都那么神秘。人事助理告诉我说,这两天就会有结果的,而且应该会是比较好的结果,她明显在暗示我的面试结果。
晚上立刻给家里打了电话,小兰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她说:“反正这么重要的事,还是你想清楚,还有这么一摊子事要处理好。”感觉不到她的兴奋,而我已看到了微软作为美国大公司的那种大气,我已经没有犹豫了……“你来到微软你会喜欢的,这里太好了,我没有什么要想的,其他都不重要了。”我对她说。
我的感觉就是我应该走出过去的小圈子,自己的公司以后可以再做,微软这样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我不能犹豫的。
做选择重要,选择好了怎么做更加重要,我相信我会来微软的,微软也会offer我的。
背景解读
弃创业选打工,唐骏走出职场第一步
双鹰软件公司、美国好莱坞影视公司和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1990年到美国读书的唐骏,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了三家公司的老板。在此之前,他留学日本,却对美国的商业文明情有独钟,乃至于在日本的学业刚刚结束,他就立刻动身去了美国。到达美国,他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因为美国实在是一个太开放的国家,这个国家对于奋斗、创新的包容和鼓励态度,使得从日本这个严谨有序国家来的唐骏激动万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创业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花几十美元,就能注册一家公司,自己就当上“老板”了。天性喜欢新鲜事物的唐骏,就一头扎了进去,一口气做了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的业务截然不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唯一相同的是,老板是唐骏,公司规模都不大,还有就是,三家公司都能盈利。
比如营造公司氛围。唐骏说走进微软总部,看到微软给每一个员工都安排了自己的私密空间,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室,除了总裁和副总裁的办公室比较大一些之外,其他所有级别的人的办公室,都是一样大小的。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扮自己的办公室,可以是热带雨林风格,可以是海盗风格,可以是运动风格。这样的安排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隐私得到最大的尊重,而在自己亲手装饰的办公室里办公,也能产生舒适的感觉,提高效率——“这个细节给我的震撼更大,让我感觉到管理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平常在书上看到的那些大道理,那些理论。很多时候,管理就是细节,以人为本,从尊重每一个人的需求出发,才是管理的真谛”。
唐骏意识到,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在微软得到,而这些东西也有可能他一辈子也摸索不出来。因此微软对他的面试结束,他对微软的面试也结束了,他们互相选择了对方。从此唐骏走上了职场的道路,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成功的开始。但是多年以后,当他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当他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当无数的创业机会在向他招手的时候,唐骏却说:“我会一直打工。”
创业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新产生的一个情结,因为当老板意味着大权在握,而打工则听起来像是要给他人做嫁衣裳,替人卖命赚一点血汗钱而已——“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我觉得我有义务扭转这种观念,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成功不仅仅只有创业一条路,打工一样可以成功。在美国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有些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收入比很多企业家更高,他们在商界地位超然,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影响着更多的人。我希望在中国也能产生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队伍。那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有理想有能力有创意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