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识库 » 程序人生

时间管理——专注与放下

作者: Autumoon  来源: 博客园  发布时间: 2010-03-22 17:44  阅读: 1191 次  推荐: 1   原文链接   [收藏]  

  肯定有不少朋友看到本文标题都不会感觉到轻松。是的,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专注和放下绝对是两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后者更甚!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这个话题放到最后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原因。

  在前五篇的文章里,我们共同探讨了时间管理各主要方面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但是,一个理念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否真的有帮助,还得实践出真知。如果不去实施,空谈理想是毫无意义甚至令人反感的!

  专注与放下,则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需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能。首先,我们为什么要专注?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一心不可二用”,但是一些年轻的朋友似乎喜欢通过一心多用来“证明”自己超凡的智力。不过据我长期的了解,世界上真正能够做到一心多用而且每件事都办得非常漂亮的人,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我猜我自己做不到一心多用比猜能做到的正确率要高得多得多。

  人类的大脑构造极其复杂,甚至于到现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都还远远达不到透彻的地步。正因为还没有完全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所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要想达到最初设想的目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有一点基本上可以明确了,比起现代计算机的多任务机制,人类大脑的表现要差得多。计算机可以在转瞬之间切换多个任务,并推动每个任务都继续执行,虽然每个任务只有一点点执行时间,并非连续执行,但其切换时间之快,是人类察觉不到的。但是计算机缺乏独立思考机制,它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来执行已知任务,所以遇到未知情况或者现有算法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就只好弹出个提示框来告诉用户:“别迷恋哥,哥搞不定了!”然而人类的优势在于对事务进行分析、判断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很多人甚至可以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要是换作计算机,不是弹错误框就是蓝屏了。但是有得必有失,作为代价,人类对多任务的切换就显得太差劲了。不信可以给自己做个试验,现在同时给自己安排10件事情,哪怕就在您家里来做,比如拼装模型、打扫清洁、洗衣服、切菜、打电话、网上购物……事情应该比较随机,有难有易,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给每件事情都编上号,从1到10,每件事情每次只做10秒钟,到点就放下接着做下一件,就这样循环着进行,看看您只需要多少时间就抓狂了。呵呵,我承认,别说10件事了,恐怕2件事情这么做,我都会很快就“蓝屏”的。

  我认为,读任何书、听任何道理,都不如自己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要有效果得多。我曾经就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总是喜欢一下子做好几件事情(而且都不简单)来显示“你看我多年轻、精力多旺盛、头脑多发达”。事实上没有哪一件事情最后真正做好了,摔了不知道多少次跤,最后痛定思痛,我决定承认我只有一个单任务的大脑,只有红白机的处理能力,就不奢望像那些586的天才一样做事了。所以后来我慢慢培养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比如我现在正专注地从事的任务就是研究和实践时间管理,其它任何事情都暂时放在工作栏里,以后时机合适了可以考虑拿出来处理,我再也不希望由于自己的自负而重蹈覆辙、虚度光阴。

  专注换来的是效率,我前面提到过,计算机的效率在于任务切换和单个任务的计算(执行),这是人类无法达到的速度,但是计算机还缺乏强大的自行思考机制,它所执行的程序都是人类先思考好再教给它的,离开人类,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至少现在是这样)。虽然人类在执行和切换的速度上都不可能与计算机相提并论,但“无中生有”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却能让计算机羡慕得流口水。我们知道,有很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极其专注的。所谓“宁静致远”,人的思维只有在外界和内心环境都非常安静的时候才会展开翅膀奋力飞翔,任何一点儿杂念或是外界的干扰都很可能会打断您的思路或者思考的效率。当然,也有人喜欢去嘈杂的环境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客观地看待这类事情,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地铁上看书,尽管嘈杂拥挤,似乎也无妨。不过看书本身并不见得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高考考生不会专门到地铁里去复习。

  所以说,要想有效率就必须专注,要想专注就必须为自己创造两个条件,一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也就是要抛开杂念。好了,这里我们就说到“放下”了。

  我对“放下”这个词的感觉似乎总是带着一点儿禅的色彩。人为什么要“拿起”,又为什么要“放下”,似乎很难说清楚。然而放下这个心理行为不仅很难解释清楚而且还非常难做到,其实开小差就是放不下的一种具体表现。常听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说说容易,要想真正做到,谈何容易!人类的思维似乎总有一部分是不受自己主观意识控制的,有人将其称为潜意识。虽然放不下不一定总是潜意识在作怪,但我自己的感受则是至少大部分时候是。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或许大多数朋友都会有似曾相识的体会。明天就要高考了,我告诉自己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数学公式背完。但是背着背着,突然脑子里蹦出一个念头:“<使命召唤4>下周该发布了吧?反正那个时候已经考完了,一定要玩个痛快!”突然又意识到自己正在背数学公式,于是又努力用自己“正义的”主观意识来把“邪恶的”潜意识打压下去。过了一会儿,突然又冒出个想法:“咦,刚才我为什么会有那个想法呢?”……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而且我本人也不提倡压制或忽视潜意识,因为潜意识所迸发出来的灵感往往会比主观意识要闪亮得多。但是又如何面对潜意识骚扰主观意识的现象呢?我个人倾向的做法是合理利用、有效疏导。正在背数学公式,突然冒出新游戏是否该发布了的想法,不必自责,把这个想法记在自己常用的记事本上即可:下周二查看《使命召唤4》是否已发布。然后就可以继续专心复习了,待会儿突然又冒出自己为什么会走神的想法,就又记下来:高考结束后上网查阅关于人类走神的研究资料。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反复念叨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因为怕自己遗忘了。因为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于是怕忘掉,所以反复“背诵”,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即使事先反复想起这件事情到时候还是经常会发生遗漏的现象,所以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很多人都能回想起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总是会发生一些疏漏和偏差。对于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无法做到每件事情都在最准确的时间点提醒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咱们人类的大脑还有个特点,虽说大脑容量足以塞下很多个图书馆书籍的信息量,但这只是理论情况,实际情况则是:存储空间被占用越多,可用于计算的空间就越少。也就是说,脑子记的事情越多,大脑对事情的处理能力就越低。

  所以,既然人类大脑这么缺乏安全保障,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并且养成经常查阅习惯。这样做就会让自己感觉到非常轻松,而且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条理性。我不需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忘了某件事情,只需要把我的脑力全部用于当前这件事情处理上。爱因斯坦够聪明了吧,但是爱因斯坦却说过自己的大脑是用来想问题的不是用来记住一些常量的。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有些偏差和不人性化,总是希望孩子们记住书本上的信息,越多越好,殊不知存储空间占用量越大,计算空间就越小。我们可以打个这样的比喻,人类的大脑就像电脑主机,用于思考问题的部分就是CPU,但存储设备只有内存没有硬盘,内存空间被数据存储和应用程序运行所需的交换空间共同占用,所以数据存储所占用的空间越多,那么供应用程序使用的运行空间就越少。电脑内存剩余空间非常少的时候,电脑就会运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宕机,同样的,当一个人脑子里的事情太多太多,就很难快速地处理好当前的事情,甚至会活得非常累非常痛苦,以至于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而选择了出家,出家就是这类人对大脑计算机进行重启的方式,为什么需要重启?因为宕机了。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外部的信息存储设备,比如纸张、电脑、小白板之类的,把不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情统统记录下来,只在脑子保留当前需要处理的那一件即可。就像卸下所有包袱,只拿一把AK47揣几个手榴弹轻装上阵,什么匕首战术、迂回穿插、敌后游击、千里狂奔……只要能解决问题的都给它用上,相信您会对自己的效率和成果感到满意的。但是如果穿得跟美国大兵似的,背着大包小包地冲锋,估计跑不了几步就累得躺到地上了:“别迷恋哥,哥跑不动了!”

  专注和放下都很难做到,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虽然我在这里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但是因人而异,每个人想要锻炼自己这方面的特质,就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但我想对于那些在这方面还没有理清思路的朋友们,我提供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做法还是有效的,不妨试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把其它所有想做但不必马上做的事情统统记到一张纸上,然后把心态调整平和,开始做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直到完成它或者另一件事情突然变成了更紧急更重要。

  我不想仅仅是在这里“卖弄”想法,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实践着这些理念,虽然很多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但我衷心希望朋友们也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进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进步了,我们的行业、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全系列完,感谢阅读!】

  相关链接:

  时间管理——珍惜时间碎片

  时间管理——被忽视的重要理念!

  把时间管理培养成习惯

  时间管理不等于事件提醒

  时间管理——如何应对外界的干扰

1
0
标签:时间管理

程序人生热门文章

    程序人生最新文章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