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SNS网站全面总结
一、项目“三要素”
我认为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需要具备“三要素”
1. 足够“庞大的”市场
2. 足够“性感的”产品
3. 足够“剽悍的”推广
因此,分析一个sns网站也应该从这3个方面着手,不能只盯住一点,以偏概全。很多朋友往往对此疏漏,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喜欢某网站产品(“性感的”产品),就对网站一味推崇,但可能忽略了网站的“市场”,网站的“推广”。这类例子非常多,我这里举一个:在去年开心001推出停车,奴隶买卖等游戏的时候,其实海内网也几乎同时推出类似应用,两个网站的“产品”差异性并不大;而之所以最后开心001脱颖而出,在于其“推广”力度比海内强了太多太多。因此现在评论海内,不能说他们产品没做好,或者方向没做对,那样对他们不公平,也不符合事实。这个例子可以说明,“项目三要素”不只是“产品”一条。
为便于下面分析,首先解释“三要素”:
1. 足够“庞大的”市场:这里的“市场”是指“用户群体+用户需求”。关于这个问题,对于本文所涉及的综合型sns来看,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综合型sns只有一个“市场”——面向2-3亿“草根用户”(即我在第一篇文章中“金字塔模型”的c类用户)。
2. 足够“性感的”产品:当然不是说你的网站要充满美女帅哥。哈哈。所谓“性感的”产品,是interactive在网站的具体呈现,而其判断标准很简单:新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会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哈,很好玩”或者“哈,很有意思”或者“哈,很有用”。 几年前,我在使用百度贴吧、豆瓣的时候就有类似感慨,所以百度贴吧、豆瓣当时是一个“性感的”产品;很多用户现在使用开心农场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慨,所以 开心农场就是一个“性感的”产品。网站产品人员只有一个责任,设计出“性感的”产品。(但现在很多产品人员拘泥于细节的优化,而缺乏了整体产品的想象力, 沦为“匠人”)。
此外,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随着网站动态发展,其自身的interactive(产品)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以豆瓣为例,在豆瓣初期,对用户来说interactive是“图书点评”,包括点评,算法,让人觉得很神奇,酷;但是随后豆瓣重度用户的interactive是“小组”。到了现在看豆瓣,以活跃用户来说,不能说“小组”这种interactive成了核心应用,但至少也不弱于“图书点评”了。我这里有一个观点:活跃用户如何使用网站,决定了网站的真实interactive;而网站的商业模型必须建立在真实interactive之上。
3. 足够“剽悍的”推广:关于这一点,是在业界讨论中最被忽视。但其实它是判断项目的首要条件。我曾经设想过,我如果是投资人看项目,我听完对方的网站介绍后,我第一个问题绝对是问:“那你怎么推广呢?”只有在“推广”方面更有效率,才能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看网站一定要看其推广能力。
二、国内sns网站的一些分析
国内SNS网站的“三要素” |
||||
|
51.com |
人人网 |
开心001 |
新浪微博 |
庞大的市场 |
√ |
× |
× |
? |
性感的产品 |
× |
√ |
√ |
√ |
剽悍的推广 |
√ |
√ |
√ |
? |
说明如下:
1.总体上看,我认为只有51.com真正找到了“市场”;人人网依旧是“校园用户”,没走出来;开心001是“白领用户”相对市场更小。(而对于综合sns来说,后两者相对细分的市场其实根本不存在)。至于新浪微博看其定义了,如果他们定义为“媒体”,我认为市场就不对;如果他们定义为“工具”,就有大市场的潜力
2.从interactive(产品)来说,51的主要问题就在这里。上篇文章中我介绍了,MySpace的“踩空间”模式,在美国已经证明落伍了(因此MySpace在竞争中越来越落后于facebook);51.com是MySpace中国效仿者,其基本架构和MySpace并无差异。最近几年,即使51.com做了很多变化,比如加feed,开放平台等等,但大的框架无法更改,新功能让人感觉是“拼凑”上去的,没有整体架构感,所以51.com最近一年多并没有突破性发展
3.人人网才是facebook在中国最纯正的效仿者。以前某业界大拿说“开心网是facebook最忠实的效仿者”,此话一出,业界一片赞扬。但这话其实特别外行,在这里我专门说一下:
即使facebook开放平台有了很多游戏型的app之后,facebook最火的应用还是“照片”和“日记”;也就是说,facebook的interactive一直没有改变:基于“照片”和“日记”的feed流,这是facebook的精髓。很显然,开心001的interactive并非“照片”和“日记”,而人人网才是。判定一个网站的主要业务模式,一定要看网站活跃用户使用哪种interactive。
4.开心网的interactive是“羽量级游戏”+“转帖”。这些产品特别适合“白领用户”,所以在08年开心001快速发展有了基础
5,新浪微博是twitter的复制。从产品来说,twitter模式有很多新意,看新浪怎么做了
6,目前所有比较大型的SNS网站,都在大资金支持下,具备“剽悍的推广”(新浪微博还没开始大范围推广,待定)
三、回到常识:机会或陷阱
还记得互联网业界和媒体界当年是如何吹捧PPG吗?在当时我就坚持一个朴素的常识:在中国互联网,卖衬衫支撑不了一个大公司(在美国卖鞋没准可以,呵呵)。因此,我从来不认为PPG是“对”的,我认为他们是“错”的,只是他们的错误被资本的力量所掩盖。当资本耗尽时,泡沫会消失,真相就会浮现
在当下SNS,我同样坚持这个观点。我认为目前国内SNS网站,要么市场定位错误,要么产品(interactive)设计偏差,所以我认为他们是“错”的。同样,只是现在这些错误被资本的力量所掩盖。但由于sns网站对现金流的依赖,不像电商网站那么强烈;所以这些“错”的网站不会象PPG那样垮掉,他们更可能会以平稳的状态、细分的市场、略微的盈利长期运营下去,但会慢慢趋向“老化”而边缘化。说到底,就一句话——这些都拿到了大投资的sns网站,并且都做了一段时间,如果他们现在还不能挑战QQ,那他们确实就永远不能挑战QQ。中文SNS网站如果不能挑战QQ,必然会被边缘化。(这些网站中,我认为唯一还有点希望的是人人网。他们至少在一个细分的“校园市场”中真正站稳了脚)
但同时,国外sns网站大势已经非常明显,这说明sns对用户确实是普适产品。问题是我们中文化之后该怎么做。这里蕴含着机会,但是需要创新
四、小创新,大改变
在最开始,Twitter所做的创新其实非常小,就一点“短语”和“follow”。这点小创新根本不是技术层面的创新,甚至不能说是产品设计层面的创新,而只能算游戏规则的创新。虽然现在不能说twitter已经非常成功,但当时的小创新使得现在美国sns格局大改变
难道twitter的创始人当时不知道facebook如日中天吗?难道他看不见美国媒体在大量报道facebook吗?这些他都看见了。但是我相信他明白一个常识:“市场”是扎克伯格说了算,是媒体说了算,是VC说了算,还是用户说了算?同样回到中国。“市场”是马化腾说了算,是中文媒体说了算,是VC说了算,还是用户说了算?
中文互联网SNS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后记:最近连续写了4篇关于中文sns的文章,起因在于前段时间和朋友的一些沟通。在那些沟通中,我发现我所理解的sns和他们所理解的sns大相径庭。换句话说,他们理解的是“羽量级游戏”。
羽量级游戏肯定有用户市场,非常多的mm都喜欢玩。但我提醒大家,真正在“轻量级”的网页游戏和“重量级”的网络游戏方面,付费用户多是男性。羽量级游戏真正的难点是如何吸引男性玩家。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这些不是SNS。但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很多人认为这是sns——甚至包括一些互联网业界的朋友。因此我写了这4篇系列文章。写这些文字只想传递这样一个声音:
至少有一个人,我,麦田,不相信当下“所谓的”中文互联网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