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年亲密接触
来到移动互联网1年多了,很多老朋友都问我,创业的感觉怎么样?移动互联网有机会么?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简单的总结一下自己这一年的经历,给还在传统通信企业奋战的老朋友们做参考,同时与在移动互联网摸爬滚打的新朋友们一起分享。
2005年毕业,在国内的通信企业干了5年后,2010年底用上联通合约机iphone4时,被这部手机震撼了一把,那一年我司的销售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00亿美金。
当时觉得公司业绩的高歌猛进掩盖不了通信企业即将面临严峻考验的事实,经过一年的调研,在2011年我选择了离开,离开时我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任老板给公司定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通信企业在1990到2010年的20年间阶段性的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2000年到2010年间,互联网公司在通信企业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建立起了腾讯、百度、阿里三个伟大的公司,这10年是他们更加“丰富了人们的沟通与生活”,也许2010年到2020年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来更加“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了,毕业时也有同学去了这三家公司,我去了传统通信企业,错过了互联网,不能再错过移动互联网了。
这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厅里多了两个小玩具,一个是愤怒的小鸟,一个是腾讯的企鹅,这一年我见过愤怒的小鸟、会说话的汤姆猫、水果忍者这些全球最知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我也见过国内最知名的应用和游戏美图秀秀、墨迹天气、捕鱼达人的创始人,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相同的是大家都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期待。
相比于以前,我不用每天八点半上班了,现在是弹性工作,不过我弹性下来每天工作时间比之前还要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长时间都无所谓;我不用每天衬衫西裤了,现在可以牛仔裤,我现在上衣经常穿的是公司定制的“WE ARE DOMOB STYLE”的圆领衫;
我不用每天飞来飞去,到处给人讲差不多的东西,在大公司做螺丝钉了,现在我每天都面临不一样的挑战,既新鲜又刺激;我不用每天揣测领导的意图和在意大公司的内部规则了,我只需要尽情发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公司的创始人,没有老板的架子,不摆谱,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思路,有时还争的面红耳赤,这种感觉很不错。
时至今日,还在通信行业奋战的同学们也许都发现了2012年开始,业绩迅速遇冷,我司也不断有消息出来,无非就是说公司转型,合理调整人员结构;
前几日,国内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也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从自我做起,抛弃小资,由此可见,在“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这条路上,通信企业、传统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过这一年的亲密接触,我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建议从事任何行业的朋友都考虑一下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去从事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事情,去公司的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部门。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还有梦想,尽快整理行囊,不要再犹犹豫豫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那啥。
中国人口这么多,什么行业竞争都很激烈,我的观点是做任何事情都不随大流,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不会,那就看大家都干啥,你就别干啥就好了,哈哈。
2006年,大家都还没买股票时,我买了;
2007年,大家都还没卖股票时,我卖了;
2008年,大家都不买房子时,我买了;
2009、2010年,大家都觉得我司发展不错时,我觉得危机快来了;
2011年,大家都在为拿着史上最高分红欢欣鼓舞时,我走了;
2012年移动互联网圈子内部普遍觉得遇冷时,我觉得机会大大的。
唯一一次没有逆向思维的是毕业时我没选择去互联网企业,05年是大好机会,现在想起来有一点点后悔,大学时实在没关心社会,如果那时去了互联网企业,也许今天我已经和美图秀秀、墨迹天气的创始人一样,在移动互联网创业了,他们是那么的年轻。
直到今天,国内的应届高材生们毕业后第一选择还是公务员、传统通信企业、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多少年轻人会主动选择移动互联网行业,也没有多少在传统行业打拼的人敢于抛弃自己的地位,投身到新的行业来,我相信2013年将是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最好时机的最后一年的窗口期,再晚进来,也只能来做螺丝钉了,老朋友们参考吧,如果有朋友要进入这个行业,我可以帮着引荐给移动互联网行业内公司。
到了移动互联网能做些什么?可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很多机会还没开始,等着大家去挖掘,2010年,我在思考自己下一步到移动互联网该做什么时,我的原则是要找到一个商业模式对社会有价值的公司,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说“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只有对社会有价值的公司,公司才有价值,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
当时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做app的公司,微博大家都在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惜微博是新浪的,我去了也是螺丝钉,所以我没去;后来我见过陈华,可惜他当时在做最淘网,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个模式难度太大了,如果他当时在做唱吧,我也许就去了,呵呵。
大概六个月的时间,我参与了很多移动互联网圈子的活动,我每天早晨起来等着看薛蛮子刷微博,不过现在我不关注他了,看不完呵呵,一段时间下来,搞清楚了这个老爷子去年这会每天早上5点半定时开始刷,我还曾参加他即兴组织的赏花活动,开始说是去玉渊潭,后来换成颐和园了,我到了玉渊潭才发现,没见成,他还曾招学生,承诺亲自指导,我想想算了,其实就想着深入到这个圈子看看都在干嘛。
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行业赫赫有名的人的帮助和近距离指导,在此在心里默默的对他们表示感谢,谢谢这些我的引路人。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和了解,我的结论是两类公司价值初步可见,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游戏公司,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
游戏大家都明白,我当时觉得游戏过于专业,非我这种外行进来能立刻上手,而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上,是先有了百度,再才有了百度联盟。
在移动互联网很特别,广告平台和app是同时产生的,广告平台的流量和用户数在开始时就很高,就比如我现在的公司,国内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广告平台,每天有2000多万人会在智能手机上会看到我们公司的广告,国内到目前为止有2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我们就能覆盖10%,一个月下来能覆盖75%,,这将很有机会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试想一下,中国10亿手机用户,如果你一天能覆盖2亿,蛮强大的。
最终我选择了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这个领域,这类公司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对社会的价值,移动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用户的时间和眼球都集中在了app上,对于需要做营销推广的企业,这是很需要的价值;
再一个是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价值,这个行业刚起步,很多创业公司在做各个领域的app,商业模式都还不是很清晰,几乎都没有盈利模式,需要资金发展,除了投资外,广告是很好的输血系统,多盟的创始人在内部分享时,经常告诉大家,开发者掘金,我们要做的是给移动互联网开发者送水,做移动互联网的循环系统,让移动互联网因多盟而更加精彩,我很认可;
再一个是对用户的价值,其实用户很讨厌广告,中国用户都喜欢免费,不喜欢广告,但其实多数用户不明白,广告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广告,大家就不能享受到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了,如果付费不现实,还是得有广告来填补空白,所以大家也就逐渐接受互联网的广告了,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要在兼顾用户体验和推广效果之间权衡,最终发挥该发挥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选择多盟?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也蛮多的,有几点在我看来是吸引我的,一是有技术,在任何行业,有技术是能做大的基础,没有技术只靠忽悠不靠谱;再是有责任感,创始人玉杰在百度10年,也是高级管理人员,出来创业对行业发展是有责任感和定位的,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很难有什么大发展,即使有,员工的价值也不大;再就是公司比较低调务实,行业内话就是靠谱,是做事的公司,所以我就来了。朋友们在选择公司时可以参考以上几个维度。
大家可能想问我现在是具体干什么?商务或者叫BD,圈子内的人都知道是干啥的,老朋友们可能不知道,说白了就是对外合作,移动广告平台对外的合作分成两部分,开发者的合作和广告主的合作,BD是负责开发者的合作,广告主的合作是销售。
当初要进入公司时也在想自己适合作什么,想来想去更适合和开发者打交道,做互联网广告销售还是需要一点客户基础,移动互联网最新的就是app和开发者,我可以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所以就做开发者合作了。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我和开发者合作的事情。
开发者各种性格的都有,各种喜好的都有,服务起来其实也是众口难调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的去关注多数开发者的诉求,尽可能的去满足这些诉求,当然做这些事情也是有前提的,首先得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如果一个平台对自己都没有责任感,又怎么谈得上对开发者有责任感呢?
开发者的诉求很多,诉求多数是围绕收入和用户体验展开的,多数开发者最关心的第一点是收入,围绕着这个诉求,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办法:
第一是将从广告主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分给开发者,公司不留利润,行业发展前期开发者是最弱势的,需要有更多广告主的预算让大家的团队能存活下来,做更多更好的应用。
第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开发者流量的质量,这就是我说的为啥要有技术,技术手段判定了流量质量之后,就能够将从广告主赚到的钱合理的分给开发者,流量质量好的开发者拿到的收入高,流量质量差的开发者拿到的收入低,作弊的开发者拿不到收入,按劳分配,而不是吃大锅饭,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技术做保障,这点我很欣慰,我们做到了。
第三是尽可能的保持开发者的收入相对稳定,当然也仅仅是相对稳定,不大起大落,毕竟市场还不成熟,平台是难以做到绝对稳定的,一年下来,始终有公司在刚进入市场时烧钱,一般最多烧一个季度就不玩了,烧钱时收入高,不烧时收入很惨,我们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模式,最终30%以上的开发者流量给了我们,我们在负责帮开发者变现,得到了多数开发者的认可。
有的开发者就会问我问题,为什么你们要按照那么严格的扣税标准,好不容易拿来的收入,要交那么高的税,别的平台就扣税低。
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平台得对自己负责任,然后才能对合作伙伴负责任,在国内创业,还是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我们这点就要求很严格,绝不做违法的事情,国家规定是什么扣税标准,我们执行,现在也陆续有其他平台也开始模仿了,我和我们财务笑称,其他广告平台的财务都得感谢您,把国家政策给写的那么清楚,他们一个字都不改就复制到自己官网了。
我们宁愿给开发者分成更多,让大家扣税后收入不低,也不愿意去违法,对自己和开发者不负责任。
开发者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用户的体验,做广告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开发者其实也是很纠结的,不做广告没有收入,做了广告用户骂,咋办是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广告,同时还能兼顾用户的体验,针对开发者的需求,我们的产品技术团队同学日思夜想,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广告形式。
就拿游戏来说吧,用户肯定不希望我在玩着游戏呢,你那广告咔咔的出,烦不烦,所以我们设计了在用户暂停休息时,或者在游戏过关时出来广告,兼顾用户体验和广告主效果,大家常玩的水果忍者上面的广告就是这种模式,运行的效果很不错。围绕着用户的体验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细致到甚至一个按钮和一个背景的设计。
对于能兼顾用户体验的广告形式,咱们就一起期盼用户能尽快能忍则忍了吧,别骂了。
最近央视也曝光了行业内部分公司不顾用户体验,杀鸡取卵的行为,对这些做法,我们是万万不敢干的,我们也建议同行别再这么做了。严重伤害用户体验的push广告等模式是严重的杀鸡取卵对行业没有责任感的行为,大家还是正常的竞争,一起挖掘移动广告正常价值最好,至于采访中说的一些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部分,比如什么通讯录获取,这些也都是获取不到的,咱们也就别乱吹牛了,做智能手机广告我们得一起坚持不侵犯用户隐私,不过度干扰用户体验,时刻保持广告主和用户的利益均衡。
开发者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有的希望要某一类型的广告,有的希望不要某一类型的广告,我们就想,一定是开发者最了解自己的用户,就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满足这些需求,随着和开发者的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我们提供的功能和工具也越来越多,服务的开发者也越来越多,一来二去和很多开发者都成了朋友,他们给我们提真诚的建议,帮助我们成长和发展,在此也在心里默默的对他们表示感谢。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大大小小很多的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和开发者,和他们聊天很开心,他们有的是连续创业者,在互联网上创业过,失败过,成功过;有的是兼职创业者,每天下班回去了就做应用,上班就该干啥干啥;有的还是学生,90后,随便做着应用玩,结果做出来的应用蛮受欢迎,和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者们打交道能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几岁,这应该是这个圈子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吧,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不断的交流,分享,试错,前进。
和开发者们沟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敏捷的思维,受益良多,今天凌晨5点多起来发现有两个创业者还在线,和其中一位聊了会天,又继续睡觉了。这位兄弟开始2个人开始开发应用,产品好受欢迎,现在也成立了公司,拿了投资,开始正式的创业历程,看着一个个开发者,变成了开发商,变成了公司,内心由衷的高兴。
2012年,资本市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度降温,开发者们还有很多没有拿到投资的,处境很艰难,现在是移动互联网行业最艰难的时刻,还是那句话,别人不看好时,我很看好,只有经过这一轮血的洗礼,有的团队被市场淘汰掉,好的团队经过调整活下来,才能迎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春天。
之所以说2013年是进入移动互联网好时机的最后一年,以后进来就得付出10倍的努力才也许能取得同样的收获,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移动互联网在经过2011年的疯狂后,2012年开始了内部自调整,我感觉这次调整会到2013年底结束,那时对于要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成功的难度就加大了很多很多了。
这就是我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历程,以及与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年亲密接触我做的事情,希望给老朋友们有所启发,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和圈子内的朋友能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