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识库 » 求职面试

北大女生过关斩将杀进科尔尼

来源: 简单考网  发布时间: 2009-11-17 13:52  阅读: 1046 次  推荐: 0   [收藏]  

  林瑞晶

  毕业去向: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商业分析员

  求职特色: 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认定了咨询和投行

  明确知道你想要什么

  不打算以流水账的方式来描述这段找寻工作的过程,因为一直觉得这个offer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真正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东西。

   想起2002年的秋天,刚上本科四年级的我和绝大多数将要离开北大的同学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彷徨和疑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在我的面前,是三条不 一样的道路: 出国继续深造、就业和保送本校研究生。我相信,很多同学在身处这个路口时有和我类似的困惑。当时,我花了三天的时间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想要什 么。
 
  很庆幸的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就是一个很愿意做实事的人,喜欢把理论付诸实践,想用自己的努力真正看到成果,所以,相对于理论研 究而言,我更愿意投身于经济实务。如果选择出国拿一个Ph.D,那就意味着我要花至少五年的时间穿梭于枯燥的数字和模型丛中,遗憾的是,我没有这样的毅力 和兴趣,所以,很快地,第一条道路被否决了。

  第二种方案就是就业,其实这是一条永远都绕不开的路。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对此相当惧 怕,因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我仔细地审视了自己,发现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外,我什么都没有。三年来,懵懵懂懂的我没有什么社团活动经验,更没有什 么大公司的实习经历,真正可怕的是,我对职业生涯一无所知。用我后来面试诸家咨询公司时说起这段经历时用的话,那就是“not prepared at all”。

  所以,很自然地,我安安心心地选择了继续呆在北大,而且从情感上说,我也非常舍不得离开这个园子。既然给我这个机会多 多享受这湖光塔影,何乐而不为呢?但同时,我也明确地意识到了接下来的这两年,将会是我迎接就业挑战的缓冲期,我要用两年的时间使自己从“not prepared”过渡到“well prepared”。现在,当我重新回顾当时的决定时,真的庆幸这一选择的正确,虽然每一条道路都很不错,但只有这个选择最适合当时的我。

   当年10月份,随着宝洁公司第一个进入校园进行新一年度的招聘宣传,我就开始关注找工作这场旷日持久的事业了。既然我对找工作一窍不通,那么就从了解开 始吧。当时我的论文负担不重,大四也没有什么课程,因此时间相当充裕,我就抱着凑热闹的心态饶有兴致地参加了几乎所有外企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当时我的想法 就是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些公司,走近它们的员工,听听他们身处其中的看法,发现公司寻找人才的标准。那时候我对企业的类型并不讲究,因此,从金融服务业的 各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到实业性质的壳牌、欧莱雅、联合利华,我就像去商场购物一样,一家一家把它们逛了个够,试着了解它们不同的 文化氛围,寻找自己喜欢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寻找过程真的很有意义,也相当有意思,因为这让我广泛地了解了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熟悉了他们的工作性 质,让我真正明白了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发现我是如此的喜欢有压力、高节奏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投资银行和咨询这样的行业中,我可以找到梦寐以求的 不断学习的途径,满足和不同行业打交道的梦想。对,这就是我想要的。

  所以,当我在2004年真正身处新一轮就业浪潮中时,我就一 直坚持着这个方向,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能跻身投行和咨询业作准备。这样的坚持真的很辛苦,因为要放弃很多的机会,在取舍中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其实我 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也有一些偏离,也曾经为手头没有一个offer而深感困惑,觉得自己是否真应该广撒网、多捕鱼,而不是固执地梦想做一个投资银行家或者是 咨询师。但是,当我收到联合利华上海终面的通知时,却突然惊醒,我问自己: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东西吗?”我发现,当别人向我提起marketing或者是sales的时候,我是很无动于衷的;相反,只要看到investment banking或者是consulting这样的字眼,我立刻就可以精神振作。所以,我再一次确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放弃了上海面试的机会,而我也相信, 这是我最终能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许多多很吸引人的东西,但并不是每样都适合我们,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只能放在有限的目标上。 

  真正的喜欢体现在行动上

   我经常听见身边有同学在说,他们非常喜欢投资银行或者是咨询这样的行业,也看到有很多朋友在为此而不断努力。我很高兴听到看到这些,因为我也很喜欢,这 是适合年轻人的行业,而且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我想说,如果你只是被这种工作所谓的高薪光环,或者是所谓的挑战性所吸引,却对它 的内涵和实质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你真应该怀疑这种喜欢的真实性。

  如果你有过投资银行或者是咨询公司的面试经历,你应该经常会被问 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对投行或者咨询到底了解多少?身为一个专业的投资银行家或者是咨询师,他当然不会指望初出茅庐的我们能真正精通这个行业,他想 知道的只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是否真的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是否对将来工作中可能面对的巨大压力作好了准备。而要检测你是否喜欢该行业,在短短半小 时的面试中,也许只能通过你对该行业的了解来判断。可是,令很多面试官感到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被面试者都声称自己多么多么热爱投资银行,却连对公司定价 的方式有哪些都所知甚少,这样的喜欢似乎真的不能令人信服。这就像真正喜欢一个人的话,你就会尽可能地主动去搜集关于他(她)的一切信息,了解他(她)的 兴趣爱好和性格,关心他(她)最近在做些什么,凡是能知道的关于他(她)的一切,相信你都不愿错过。我至今没有见过打心眼里喜欢一个人,却对对方不闻不问 的情况。对于工作,这完全是一样的。如果你真正喜欢这个行业,你就会很自然地去关注这个行业的动向,主动地学习和该行业有关的一切知识,而且这种学习将是 完全自发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你才有可能成功。

  我说我喜欢投资银行和咨询,我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关注财经类的新闻,甚至是 回归书本去复习或者学习财务管理的课程。回忆起曾经经历的所有面试,咨询公司都会让我作case interviews,我也从来都没有逃过投资银行的hard skills questions。我曾经计算过自己参与的case interviews,发现竟然多达30多场。如果我从来都没有学过如何着手解决商业问题、如何作case,我怎么可能坚持下来?想想那些最终拿到各知名 投资银行offer的人,有谁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相关报纸杂志,有谁没有恶补过财务和会计的知识?所以,真的想进入这个行业吗?那就用你对该行业 的了解来展示你对它的热爱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实在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但是真的非常管用。

  我申请了几乎所有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最后只拿到两个咨询的offer,而投行方面全军覆没,惨不忍睹。我曾经开玩笑地对朋友说,这样连续的打击彻底毁了我的投资银行梦。但同时,我也很明白,我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这对我而言就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BCG应该是2004年进入北大的第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我顺利拿到了pretalk的机会,这对我而言是意料中事。我当时想,pretalk无非就 是和你用英文瞎聊呗,看看口语水平和交流能力而已,我应该不会在这一个环节出问题的。也许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为了惩罚我的掉以轻心,老天让我在面试 当天迟到了整整十分钟,而且慌乱至极,狼狈不堪,所以淘汰出局在所难免。

  郁闷地回到宿舍,我对自己说: 千万、千万不可以再麻痹大意,不可以再面试迟到了。老天似乎感受到了我的诚意,决定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Monitor此时通知我去pretalk 了。面试当天,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到达面试地点,精神振奋,踌躇满志。轮到我的时候,我便用尽这短短4分钟的时间极力地表现自己,英文说得飞快,尽量使自己 表现得有激情、对咨询这份工作有着与众不同的狂热。当天晚上,我没有等到意料之中的进一步通知。三天后,一封拒信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箱里。 

    现在回想当时这两个连续的失败,觉得老天真的还是很眷顾我的,它让我那被激情冲昏的头脑可以有机会冷却下来,利用这个机会来重新仔细地审视自己。我静静地 躺在床上,在脑海中回顾这次pretalk的全过程。我把自己设想成那个有着温和微笑的面试官,去看待坐在她对面的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去试着找出那 些幼稚的错误。我突然发现一切症结都变得如此明朗,如果我是一个咨询师,我也不太可能选择一个用快得几乎听不清内容的英文来急切地表达自己的学生,因为, 作为一个咨询顾问,他首先应该是善于倾听的,所以他不急着表达自己,而是在仔细聆听之后,用尽量精辟的语言平和地传递尽可能丰富的内涵。

  事实证明,对失败原因的剖析是相当有效的。在后来所有的pretalk中,我都尽量地放慢语速,用和人聊天这样最真我的方式,而不是作秀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所以,之后的pretalk,我没有失败过。

  我一直都明白自己不是那种所谓的牛人,所以我会经历很多很多的失败,但我很感谢这些失败,因为很多失败后的自我总结,是被成功冲昏头脑的时刻无法得到的。今天的失败,就是为了明天的成功。 

  维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在找工作最艰难的过程中,和朋友、同学交流心得,我时常会感叹道: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啊。”这段经历,回想起来,真的觉得蛮辛苦的,但又特别值得回味。

   过于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使我们产生急功近利的情绪。我在连续经历了摩根士丹利、麦肯锡、BCG和Monitor的失败后,陷入了一个相当悲观的时 期。在这个阶段中,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是不是对自己太有自信了,所以把目标定得太高,完全是自不量力呢?我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将来能不能养 活自己,我甚至动了毕业后就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的念头,虽然我知道那真的很不适合我。

  有趣的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来自高 盛的北大老校友。面试中,他和我用英文交谈了一会儿,突然笑着问我是在哪里学的英文。我回答说从中学开始接触啊,然后就在北大学习了。他惊讶地说,他原以 为我曾经在国外呆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这样的口语。然后他告诉我,他当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一句英文都不讲,因为不敢说,怕说出来让人笑话,后来是 由于工作后要出国读书,不得已才开口说英文,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从磕磕绊绊到今天的地道流利。听完他的故事,我突然觉得异常轻松。真的好感谢这位校 友,因为他让我明白了一个其实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真的很长,我们其实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担忧自己能否找到一个足够高的起点,任何时候,只要愿意付出 努力,成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表现也越发好起来,我也开始学会从积极的方向去看待问 题。我进入了所有国际投资银行的最后一面,但最终也没能拿到一个来自投行的offer。在投行梦彻底破灭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所有的投资银行家最终都觉得 我不适合干这一行,大概就说明我的确不适合从事这一行业。有的时候,自己无法作选择,就让别人帮你作选择吧,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啊。

  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offers

  Roland Berger是我拿到的第一个offer。拿到这个offer我一共经历了三轮面试,见了六位面试官。有趣的是,这也是我仅有的每轮面试下来都觉得感觉不错的经历。

   第一轮面试类似于其他咨询公司的pretalk,但是涵盖的范围要更广一些。见了两个Senior Consultant,一个主要针对简历问一些涉及个人背景的普通问题,另一个主要测试分析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比如说我是学金融的,就问了我不少关于财 务报表和财务比率方面的问题。其实说实在的,相较于回答专业性的问题,我更喜欢泛泛的交谈,因为我觉得在和面试官交谈而不是单纯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是最自 然的,而我也相信,最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比如,面试官曾经问我: “假如你和客户约好了在某地见面,可是你起晚了,还差五分钟,赶过去是来不及了,现在应该怎么办?”我当时就本能地说我会马上先打电话道歉,表明自己会迟 到的原因和歉意,然后给客户两个选择: 一是是否愿意多等一段时间容我赶过去赴约,二是重新再约一个时间谈。面试官听了以后点点头,说: “其实我们遇到类似情况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相信,面试就是展示最真实的自己,不用把自己假装成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不用费尽心思去想一些你认为高深 而且完美的解答。很多情况下,只要给一个平实的回答,这个回答能展现最真实的你就足够了。

  第二轮面试是两位Senior Manager的case interview。关于case interview,我相信此类的文章和面经已经相当丰富,所以实在不想拘泥于细节再作重复。在这里,我只想重申在上文中曾经提到过的: 一定要为此作好准备。如果你的目标是咨询公司,那么请务必先搞清楚什么叫作4Ps、4Cs以及Porter’s Five Forces等基本概念。这些分析框架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们却是万万不能的。同时,我很感激面试官曾经给我的建议,那就是在作case的时候,脑 子中不应该只有那些既成的条条框框,而是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本身,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现实的数据要比理论框架有用得多。

  最后一轮面 试是见一位Partner和一位Project Principal。其实很多面试到了最后一轮,就只是和你聊聊,看看是不是真的和公司文化相match了。我个人觉得这轮面试是相当值得回味的。两位面 试官都是相当nice的人,那天下午面试的气氛也异常轻松和谐,绝不像case interview那样的剑拔弩张。如果你留心的话,应该会发现这样的面试都是你在向面试官学习的一个过程,他们是该领域的精英人士,有很多地方值得初出 茅庐的我们去借鉴和效仿。尤其是和这位Project Principal的交流,她自信而有激情地和我谈她自己的故事,谈她对公司的感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让我当时就有立刻投身工作的热忱。最后她照例问我 是否还有其他问题的时候,我说: “您已经解决了我目前的所有问题,并帮我作出了选择,非常感谢。”

  回到宿舍,朋友问起面试的情况,我说: “找工作应该告一个段落了。”隔天下午,Roland Berger的offer在意料之中来到,没有太多的惊喜,我想我可能真的找到了那种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所谓随意的心态吧。 

   心态摆正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顺利起来,A.T.Kearney在此时也通知我去参加最后一面。第一次在参加case interview之前不做任何的事前功课,我的脑子里完全没有和case相关的一丝内容,只是在一种把事情做完、画上句号的心态下来到国贸。接下来的两 个cases做得出奇的顺利,不想着可能的成败,思路却是异常清晰。我的对面坐着美丽精干的面试官,窗外是国贸周围繁华的夜景,屋内是安静而又有条不紊的 工作环境,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一切啊。

  进电梯时,恰巧遇见A.T. Kearney的一名外籍员工正要下班回家。他用标准的中文友善地问我面试后的感觉,我笑着回答说我很喜欢这里。他俏皮地对我说,他今天也非常开心,因为 昨天加班到凌晨两点,今天六点钟就可以回家了。和他道完goodbye,发现自己刚才竟然都没有问出结果的时间,呵呵,可能真的是太平静了吧。句号我已经 划完了,其他的我什么都不愿再想。我在夜色中呼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凉飕飕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那个温暖的房间,和期待已久的茶道表演。

  两天后的下午,我正在宿舍里百无聊赖地看着美国肥皂剧,接到了A.T. Kearney的电话。当听到对方说“恭喜你”的时候,我知道,我得到一个意料之外的offer了。真的是意料之外,这时候,我相信了那句“无欲则刚”的古语。

  后记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却真的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也许有些混乱而缺乏逻辑。找工作的过程,的确有许许多多的心得,我实在无法用自己笨拙的语言表达 清楚。也许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故事,对于不同的读者而言,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和启迪。只是很真诚地,想对后来者说: 请用心去感触这个过程,你会得到许多,成长许多……

0
0
标签:求职经历

求职面试热门文章

    求职面试最新文章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